1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fā)布會,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翁孟勇、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副局長陳勝營和水運局副局長李良生介紹了交通運輸“十一五”發(fā)展、“十二五”展望等方面的情況。
翁孟勇表示,經過近10年的快速發(fā)展,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為“十二五”交通運輸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一五”期間共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建設投資4.7萬億元
在介紹“十一五”交通運輸發(fā)展情況時,翁孟勇表示,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速度進一步加快,交通運輸網絡更加完善。“十一五”期間,全社會共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建設投資4.7萬億元,是“十五”期間的2倍多。全國公路網總里程達到398.4萬公里,5年新增63.9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由“十五”期末的4.1萬公里增加到7.4萬公里,新增3.3萬公里。全國農村公路5年新增里程52.7萬公里,全國所有具備條件的鄉(xiāng)鎮(zhèn)都通了公路。
“十一五”期間新增及改善內河航道4181公里,全國內河通航里程達12.4萬公里,初步建成了國家高等級航道網絡。
在民航基礎設施建設方面,5年完成投資2500億元,相當于前25年民航建設資金的總和。5年新增定期航班機場35個,改建了一批機場,初步形成了規(guī)模適當、功能完善的機場體系。
“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為促進經濟發(fā)展特別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擴大內需作出了貢獻。”翁孟勇說。
“十一五”期間一批具有高技術水平的工程相繼建成
翁孟勇說,“十一五”期間,交通運輸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初步建成,科研水平明顯提高,以蘇通長江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秦嶺終南山隧道和長江口深水航道為代表的一批世界級工程相繼建成。同時,交通運輸的信息化水平明顯提高,環(huán)境保護能力不斷增強,法規(guī)體系進一步完善。
“十一五”期間,交通運輸的信息化水平明顯提高,開通了1600多條不停車收費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電子付費)專用車道。
節(jié)能減排初見成效,營運車輛運輸周轉量單位能耗、船舶運輸周轉量單位能耗和港口生產單位能耗分別比“十五”末降低了5%、7%和4%。
交通立法工作不斷推進,出臺了《船員條例》《防治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民用機場管理條例》等。
“十二五”期間將堅持適度超前原則打造立體交通運輸體系
翁孟勇表示,“十二五”期間,將穩(wěn)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堅持適度超前原則,繼續(xù)保持適度規(guī)模和速度,確保國家擴大內需的重點在建和續(xù)建項目順利建成并發(fā)揮作用,完善國家綜合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網絡。到2015年,初步建成涵蓋公路、水路、民航、郵政的綠色交通運輸體系,滿足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新需要。
在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以國家高速公路網建設為龍頭,加強省際連接線路(“斷頭路”)建設。修訂國家公路網規(guī)劃,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實現路網整體結構優(yōu)化升級。
有序推進沿海港口建設,完善煤、油、礦等主要貨種港口布局,加強資源整合,推動以臨港工業(yè)為依托的沿海港口新港區(qū)建設。加快推進內河高等級航道建設,重點建設荊江河段治理工程、京杭運河擴能工程等重點項目。到2015年,內河高等級航道總里程達1.3萬公里。
在民航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不斷優(yōu)化機場布局,逐步增強機場保障能力。到2015年,民用機場要覆蓋全國80%以上的縣級城市。
加強郵政基礎網絡建設,在尚沒有郵政所的鄉(xiāng)鎮(zhèn)加快補建郵政所。到2015年,全國郵政局所總數要達到6.2萬個。(趙志國 李忠民)
來源:中華建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