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日本大地震誘發(fā)海嘯,給日本造成很大災難,但因為電訊、交通的癱瘓,對重災區(qū)的情況還沒有全面了解,所以目前對地震造成災害的損失情況,尚不能給出最后定論。但可以肯定,這次大地震對日本造成的損失是慘痛的。
作為一衣帶水的我國,從這次日本大地震中,也應從中吸取一些深刻的教訓。
加強地震災害監(jiān)測,注意防止災害鏈
日本處于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及北美洲板塊交界地帶,是地震多發(fā)國。日本對房屋的防震相當重視,也有豐富經(jīng)驗。例如:他們特別注意基礎的防震,并加強建設中、低層結構的抗震能力。但是,日本在防備誘發(fā)海嘯及其他災害方面,還沒有相應的防護與預警安全措施。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蘇門答臘地震誘發(fā)海嘯影響了許多國家,死傷近30萬人。
我國是地震多發(fā)國,特別是在西南的云南、四川以及西北的新疆等地區(qū),還有東南沿海至香港海域中也有活動斷裂。有人認為我國東南沿海沒有產生誘發(fā)海嘯的地形條件。我想,這仍需要作具體研究與分析。但是,地震誘發(fā)其他地質災害,如滑坡、泥石流等,其危害性是很大的。汶川地震等,都深刻說明了這點。
地震雖然還是難于精確預報,但有的具有前兆。例如2004年印尼海嘯前,我國廣東有地下水噴出50米,北京收到次聲波,東??茖W鉆探5000米深處氦、氬氣體異常等;地震時我國10多個省發(fā)生地下水異常的同震效應。因此,加強地震危險地帶的監(jiān)測,完善海域(領海)的傳感監(jiān)測設施;對地震易發(fā)及可產生更多誘發(fā)地質災害的地帶,對人民生命財產有嚴重威脅的可能地點,預先采取防治措施,目的就是要斬斷地震誘發(fā)的地質災害鏈。
加強對核電站的地質選址工作
我國核電站正處于發(fā)展的高潮之中,目前有20多個機組,正在國內制造,今后核電站將會不斷投入電網(wǎng)。在核電站建設中也都注意到了地質選址,但以往只是從斷層性質上考慮,或挑選安全島以建立核電站,對相關災害威脅,還沒有更多注意,如是否有抗御附近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威脅的能力,是否可抵抗強烈風暴潮、海平面上升與海嘯的威脅等。這方面,很需要對已建和將建的核電站進行一次抗災能力評估,以便采取相應補救措施。
加強城市及重要設施的安全能源與安全水源建設
這次日本福島事件,是否會造成重大災難,目前尚難斷定。如果不能得到安全控制,最主要是能否保障能源,使出事的核電站設施得以降溫。同時,已發(fā)生事故可能對地表飲水產生核污染,因此,不要讓災區(qū)人民亂飲水。
針對我國人口密集的城市,以及有重要設施(核電站等)的城市,都應注意加強建設安全的水源和能源。這樣能夠做到防患于未然,收到防災減災的功效。
我國城市人口密集,具有風險的工廠遍及各個省市,如何有備用安全的水源和能源,是一個重要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也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是,應當借此次日本大地震,從中更好地領悟到其迫切性與必要性。
注意建筑物的抗震及應對其他自然災害的能力
日本對建筑物的抗震是很注意的,但只考慮到抗8級地震的要求,而沒有考慮抵御9級地震。即使如此,這次由地震造成建筑物的破壞還是不多。而我國只要五六級地震就造成了較多的房屋破壞。
有記者電話采訪我,他說:汶川地震已兩年了,為什么這次云南地震仍有那么多房屋毀壞。我回答說:我國以往民用建筑對抗震考慮較少,特別是早期的山區(qū)民間住房以及早期建設的小城市。汶川地震兩年了,我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不可能在這兩年內都把民間住房予以改造。
雖然如此,我國也應采取相應措施,以增強建筑的抗災能力。首先應當對有可能發(fā)生強地震等的災害地區(qū),對民居及公共建筑進行抗災能力評估,再對抗災能力低的建筑分批加固,或者構筑公共的安全避難所。
提高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有力開展宣傳活動
對各級政府領導部門,進一步加強防災減災意識仍非常重要。汶川地震兩年了,還有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等災害,更多領導注意到了防災問題。但是,也有領導及有關部門仍然忽視,其中還有建議在強烈地震危險地帶、活動斷裂地帶進行高鐵或其他工程的建設。
這次日本地震,有3條高鐵中斷,受災嚴重。人民生命財產的保護,要重于維護領導形象;穩(wěn)妥的安居比不穩(wěn)定的華麗建設更受百姓歡迎。汶川災區(qū)老百姓的感受也說明了這點。所以,目前對高鐵等應像核電站一樣,應當加強注意有關抗災綜合能力與風險評估。
此外,應當加大力度宣傳“5•12”國家防災減災日,以提高全民意識。
最后,強調一下:我們重視這次日本大地震,從中吸取教訓,為的就是要在今后更好地建設。自然力量是巨大的,人類工程建設的手段不是萬能的。因此,絕對不能忽視自然災害。只有重視了,才能使建設工作更加適應可能發(fā)生的災害情況,也才能達到和諧自然的目的。
來源:科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