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裝配式住宅建筑工程實踐中的問題
1. 項目建設模式和管理模式“因循守舊”
2.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技術體系“欠完善”
3. 產業(yè)鏈利益分配“不均衡”
4. 企業(yè)自主發(fā)展“愈發(fā)艱難”
5. 市場監(jiān)管“乏力” — 設計 生產 施工 驗收
二、高層裝配式住宅建筑技術體系思考
1. 高層裝配式住宅建筑技術體系的基本構成
裝配式結構+裝飾和裝修+裝配化建造+(建筑服務)
>> 裝配式住宅建筑技術體系的基本目標是造高品質的好建筑
>> 裝配式住宅建筑技術體系要首先滿足適宜的建筑產品開發(fā)
>> 裝配式住宅建筑技術體系要涵蓋設計和建造全過程的技術
>> 裝配式住宅建筑技術體系要發(fā)展使用和維護等適宜技術,推動新產業(yè)鏈的形成
2. 裝配式結構體系
>> 符合保證質量、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原則的裝配式結構均應大力發(fā)展----例如地下建筑等
>> 主體結構裝配要系統(tǒng)化運用預制部品部件
>> 主體結構裝配要解決好建造方式有效轉變的問題
>> 主體結構裝配在設計上要特別強調概念設計
>> 主體結構裝配應努力推廣性能化設計方法
>> 預制部品部件應與工藝和裝飾裝修配合
在裝配式建筑中,主體結構應該主要采用裝配的方式,且裝配式結構需要多樣性發(fā)展,特別是組合結構類型的裝配問題急需解決。
從近十年裝配式建筑的發(fā)展來看,結構裝配和裝配式結構體系的建立及完善使裝配式建筑的發(fā)展成為可能,是裝配式建筑發(fā)展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同時裝配式結構體系也需要與其他相關技術進行整合才能充分發(fā)揮其價值:裝配式結構體系與裝配化施工、裝備、管理的技術組合,可以推動施工現場建造方式的變革;裝配式結構與裝配化裝修、建筑部品部件的技術組合,也可以實現建筑質量、性能和品質的提升。這也是傳統(tǒng)的鋼結構建筑與現在發(fā)展的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差別的重要體現。
當然,在現澆混凝土結構建筑技術體系中,通過改進模板與支撐技術、促進結構與裝修技術相結合、發(fā)展預制建筑部品的合理應用等革新,也是推動建筑工業(yè)化發(fā)展的一條路徑,與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體系相比,可以說是殊途同歸。但是,二者在技術體系的特點、要求、發(fā)展內容和解決的主要問題等方面,又存在著很大差別,不能簡單地以結果進行類比,更不能在技術體系上混淆為一體。
3. 裝飾和裝修體系
>> 解決好適用性和多樣性的問題
>> 滿足變化與發(fā)展的要求
>> 突出集成與一體化的方式
>> 與相關行業(yè)的協(xié)調
>> 關注不同使用年限產品的組合與配合問題
>> 發(fā)展建筑全壽命期內裝飾裝修服務的新產業(yè)鏈和新業(yè)態(tài)
在裝配式建筑中,裝飾裝修技術必須要關注結果的多樣性問題。裝配化裝飾裝修是一個新領域,充滿了創(chuàng)意和創(chuàng)新空間。裝飾裝修技術也要體現因地制宜的原則。比如,支撐體與填充體分離技術(SI)在不同地域、環(huán)境和使用習慣上要進行技術和產品層面的再組合。建筑離不開裝飾裝修,需要大力發(fā)展。
傳統(tǒng)的工程裝修與家庭裝修雖同屬一個領域,但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技術和模式。而建筑裝飾更是在建筑全壽命期中,表現出從光鮮亮麗到千瘡百孔、再到眾生一面。
4. 裝配化建造體系
裝配化建造體系需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構建、發(fā)展與完善:
>> 生產中的管理、材料、工藝、設備、裝備、工具等
>> 運輸及存放中的管理、設備、工具等
>> 施工現場的管理、控制、材料、工藝及設計、設備、裝備、工具、場地、道路、設施等
5. 建筑全壽命期的“服務“體系
以往的建筑業(yè)產業(yè)鏈,主要集中在建筑的建造環(huán)節(jié)。而對建成后的五十年、七十年、甚至更長時間里實際上是基本不管的,這是巨大的產業(yè)浪費。記得在去年的住博會上,發(fā)改委的經濟專家提出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重要思路就是要創(chuàng)造新產業(yè)鏈和新業(yè)態(tài),這一點在裝配式建筑發(fā)展過程中是完全可行的,成品建筑和全壽命周期的建筑維護就是新的發(fā)展點。
三、設計方法和管理要點探討
裝配式建筑的設計要求是“要做好”和“要好做”。目前,在全國新建建筑中真正采用裝配式建筑技術體系設計和建造的項目數量并不是太多。大量的工程項目多是由設計院先完成一個“現澆設計”后,再由另一個咨詢機構(或預制構件廠)通過對結構及構件“拆分”改成裝配;拆分基本上不是以滿足建筑“裝配”的需要為依據,而主要是按照地方政府的“政策規(guī)定”、項目合同約定的預制率或裝配率的“技術指標”以及建設單位的成本控制要求?,F澆與預制裝配是兩種不同的建造工藝,所涉及的建筑產品設計邏輯和評價體系等并不相同。簡單地用等同互換的設計方式和工作模式是不可能做好裝配式建筑的。這其中,設計是個關鍵環(huán)節(jié),設計方法的轉變和設計內容的補充,對裝配式建筑項目的成敗至關重要。以下結合裝配式建筑技術體系的要求、工程實踐中的主要問題和經驗總結、以及發(fā)展的目標等的理解,就裝配式建筑的工程設計方法及其管理等提出一些改變或完善的思路。
1. 設計方法
產品設計(設計端)+工藝設計(建造端)
>> 堅持整體設計和全過程設計控制,避免將設計進行拆分,避免將建筑進行拆分
>> 提高建筑產品設計的創(chuàng)造性和完整性,通過設計參與的項目協(xié)同與協(xié)調,實現設計對建筑全過程的有效控制
>> 提高建筑設計對建造工藝、建筑材料和部品等環(huán)節(jié)的關注以及把握能力,實現裝配式建筑在品質、效率、效益等方面的綜合目標
>> 建筑設計對使用階段的設計關注和工作延伸是實現提高建筑標準要求的重點內容和工作
2. 產品設計階段的劃分與工作內容
項目策劃+規(guī)劃設計+建筑設計+單體設計+實施保障措施
>> 項目可研及方案設計階段是產品設計中技術體系選擇與評估的關鍵階段,初步設計階段是產品設計中實施保障措施落實的重點階段
>> 建筑建造全過程和全壽命期使用要求應當作為項目設計的基礎條件
>> 全面分析確定項目的定位、目標、標準、技術、方法、模式、路徑等是項目策劃的主要內容
>> 產品設計階段要通過項目總體設計,解決好全部的技術性和方法性的問題,對建造工藝選擇的合理性、可行性及經濟性等要做出基本判斷
>> 產品設計階段要通過實施保障措施的制定,解決好后續(xù)工作對接及產品接口等問題
3. 工藝設計階段的劃分與工作內容
技術組合+部品與材料+工藝(生產+施工+維護)與裝備
>> 工藝設計主要是在施工圖設計、預制部品部件設計及施工組織設計等階段開展,解決的是與生產、建造、維護運行等相關的問題,是建筑師、工程師需要掌握的技能。老一輩設計人,他們對整個建造過程中工藝、設備、材料甚至操作等都很了解;也正因如此,在實際設計中,才能做出便于施工的好設計,這點恰恰是我們現在設計者所普遍缺乏的
>> 工藝設計應包括項目所有有關的技術、產品、材料及其組合
>> 工藝設計是將傳統(tǒng)的建筑設計與施工建造進行整合的技術橋梁
>> 工藝設計可以由設計企業(yè)與其他相關合作方共同完成,但設計企業(yè)應當發(fā)揮主導作用
>> 建筑設計在滿足現行技術標準的要求下,應當與工藝設計進行充分的配合
>> 工藝設計應當與生產企業(yè)、施工企業(yè)的技術和產品選擇與創(chuàng)新等相結合
4. 項目建造實施階段的設計保障
專業(yè)協(xié)調+行業(yè)協(xié)同+工程控制+標準管理
>> 落實工程建設基本程序、合同及設計文件等的規(guī)定
>> 全面配合生產、施工中以實現提效、降耗等為目標的技術選擇要求,并做好技術、產品、材料、方法、標準等的控制性工作
>> 加強現場服務,豐富服務內容和方式,如完善技術交底的內容和形式、加強操作及檢驗培訓的指導等
四、對標準改革的幾點思考
1. CECS標準系列中裝配式建筑部分的整體框架
>> 重點是專有技術(體系)、產品、方法等
>> 為會員單位服務,大力發(fā)展、提升企業(yè)標準水平
>> 系列化、優(yōu)質化、適用性好
2. 標準實施機制的研究和創(chuàng)新
>> 制修訂標準的水平提升
>> 評審、評價機制的變革
>> 政府、行業(yè)、企業(yè)推介
3. 加強標準管理的連續(xù)性
(本文作者:馬濤;文字整理:孫倩。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內容提要:
一、裝配式住宅建筑工程實踐的問題
二、高層裝配式住宅建筑技術體系思考
三、設計方法及管理要點探討
四、對標準改革的幾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