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談綠色建筑的時候,首先要建立一種共同的語言。什么是綠色建筑?美國的綠色建筑評估體系LEED,和之后中國的綠色建筑綠三星評價標準等各種評估體系,都在為大家提供了這種共同語言,從節(jié)能、節(jié)地、節(jié)水、節(jié)材等不同指標來評估建筑的綠色價值。
從最初建立共同語言開始,綠色建筑已經在全世界發(fā)展了20多年。從原來比較注重設計,在建造階段怎么樣認證綠色建筑,到今天,大家開始注重建筑怎么樣能夠在運營階段達到綠色。
比如LEED標準現(xiàn)階段開始將目光聚焦到綠色建筑的未來,關注建筑長期運營表現(xiàn)。2016年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正式推出了Arc數據平臺,實時顯示建筑物的綠色性能,包括能源、水、廢棄物、交通以及人的體驗等,這個分數與LEED級別是相對應的,會顯示建筑物即時達到了什么樣的綠色程度。
這種實時顯示建筑物性能數據的方式也被國內朗詩集團用在了朗詩3.0產品中。房間內的顯示屏上會顯示室內的溫度、濕度、甲醛、PM2.5濃度等,讓健康舒適看得見,同時還將室外的氣候指標以及物業(yè)信息等包含在內,室內環(huán)境質量指標會通過移動互聯(lián)技術傳到朗詩大數據云平臺及客戶的移動終端上,服務會全天候即時跟進。
3月21日,在第十三屆國際綠色建筑大會上,朗詩地產首席技術官、中國被動式建筑聯(lián)盟輪值主席謝遠建在綜合論壇上表示,朗詩的綠色科技已經運營了10年,同時經過了3代產品升級。綠色建筑性能數據實時顯示也是今后朗詩住宅產品的標配。
其實,在每年綠色建筑大會上,都會推出新概念、新產品、新技術,不過現(xiàn)階段的參與者更務實,他們關心的問題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消費者是不是知道這個產品,二是到底能不能達到目標,成本是多少。
所以,朗綠科技總裁、合伙人陳棟梁認為,綠色健康建筑不能僅是一個概念、理念,而必須能夠形成閉環(huán),讓信息變成量化的數據,再到我們的設想,能夠實現(xiàn)有效的傳遞。基于此,3月22日上午,由中國綠建委、中美綠色基金主辦,朗詩集團、朗綠科技承辦,中國被動式建筑聯(lián)盟支持的“綠色建筑的市場化發(fā)展”分論壇上就綠建市場和客戶、綠色金融、產品打造、技術研究和行業(yè)推動等方面探討了我國綠色建筑的市場化發(fā)展方向和道路。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在論壇現(xiàn)場了解,朗綠目前擁有強大的數據平臺支撐,包括室內環(huán)境數據和設備運行數據;數據平臺目前已接入28個項目、35個機房,接管總面積約280萬平方米,擁有將近2000臺/套主要設備。
其實,綠色建筑市場化發(fā)展,首先還是要回答一個問題,就是誰為綠色健康買單。未來的消費者會喜歡健康、舒適的房子,那么綠色建筑就肯定不能只是提概念,更重要的是拿出數據。
來源:中國房地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