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趙全敏、黃曉東):巍峨聳立在拉薩市中心的布達拉宮是拉薩標志性的建筑,從2002年開始,中國政府對這座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建筑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維修。作為西藏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工作的重點工程,布達拉宮維修工作一直受到多方的關注。近日,本網(wǎng)記者對布達拉宮維修工作進行了采訪。
布達拉宮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保存最為完整的宮堡式古建筑群,全部為石木結構,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是藏族古建筑藝術的精華。但由于年代久遠,加之建筑物本身構造及自然環(huán)境變化的原因,布達拉宮出現(xiàn)了基礎下沉和破損,以及墻體出現(xiàn)裂縫或坍塌,木構件蟲蛀、變形等險情,存在嚴重的隱患。自1959年以來,中國政府除常年撥給專門維修經(jīng)費外,還在1989年到1994年,對布達拉宮進行了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維修,2002年至今又進行了第二次大修。
為做好本次維修工作,幾年前,中國國家文物局和西藏有關部門組織由古建筑、地質(zhì)、水利等多學科專家組成的考察組對布達拉宮整體建筑進行了科學、詳盡的考察評估。最后遵循的原則是“修舊如舊、不改變原貌”。對此,參與布達拉宮保護維修工程的藏族古建專家,藏族“高級工藝美術大師”阿旺洛珠深有感觸,他說,布達拉宮壁畫不同于別的壁畫,專家門在進行修復的時候非常慎重,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壁畫進行修復。
阿旺洛珠說:“能揭取的揭取,不能揭取的就加固。如果遇到空鼓段,就是墻壁和墻皮接不上并且有些松動的話,就在小范圍里面恢復原貌。”
阿旺洛珠還介紹說,布達拉宮的壁畫修復技術要求比較高,難度比較大,有時遇到專家也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國家文物局就邀請保護壁畫比較好的單位,組織壁畫專家來到這里進行修復。
在布達拉宮里,人們可以看到,已經(jīng)修復的壁畫和壁畫柱子不僅畫面栩栩如生,而且色彩更加艷麗奪目。黃金,寶石的應用隨處可見。據(jù)悉,在本次布達拉宮維修工程中,國家不僅下?lián)芰司揞~資金,而且還特批了大量黃金予以支持。阿旺洛珠說:“(黃金主要用于壁畫柱子)用量非常之大。我們先把黃金拿到內(nèi)地南京的金箔廠去加工,將其制成各類規(guī)格的金箔。此外,布達拉宮的主殿,紅殿,以及地下大經(jīng)堂有四種顏色,不同顏色使用不同材質(zhì):北邊的柱子以及梁要用黃金包上去;南邊的柱子要用綠松石、翡翠,砸碎以后抹上去。”
布達拉宮的維修和保護,只是西藏文物保護工作的一個縮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西藏人民以自己的勤勞智慧,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西藏文化遺產(chǎn)資源十分豐富。然而西藏和平解放以前,西藏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1959年民主改革以后,西藏才成立了西藏文物管理機構,開展了文物調(diào)查、征集和保護等方面工作。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中國政府對西藏文物普查、登記、保護、維修等方面投入的資金越來越多,使西藏諸多歷史文物能夠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傳承。
目前,西藏自治區(qū)現(xiàn)有館藏文物數(shù)十萬件,其中國家級文物1萬余件。截至2006年底,西藏已登記在冊的各類文物保護點2300余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處。
西藏自治區(qū)文物局局長喻達瓦說,從上世紀80年代到上世紀末的20年內(nèi),國家投入資金14億多元,先后實施布達拉宮、大昭寺、甘丹寺、扎什倫布寺、薩迦寺等重要文物古跡的搶救性維修保護工程。而2006年到2010年期間,西藏文物保護工作又有了新的進展。
喻達瓦說:“(2006年到2010年,)國家又安排資金5.7億元,對扎什倫布寺等22處文物保護單位和紅色遺跡(革命文物點)進行維修保護。例如,對扎什倫布寺的修復投入為1億多元人民幣,維修于去年正式開工建設,工期為3至5年。”
喻達瓦說,如此巨額投入和大規(guī)模維修在中國文物保護史上是空前的。他表示,目前,西藏的文物保護體系漸趨完善,文物研究和保護的能力不斷提高。此外,西藏自治區(qū)頒布了《文物保護條例》、《寺廟文物管理暫行條例》、《布達拉宮保護管理辦法》等十幾個法規(guī),使文物保護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規(guī)范化軌道。
(來源:國際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