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老磚房變身新銳公寓
近日,Caliper設計工作室成功地將紐約市中心的一群笨拙的老磚房設計成了極巨觀賞價值的“樓群綠化帶”。此項設計中最具亮點的當屬屋頂花園中的閣樓了,閣樓的屋頂與公寓的屋頂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這項設計的影響不僅僅在于其自然的融合了兩個獨立部分的屋頂,更在于它為寸金寸土的都市提供了寶貴的綠地以及緩解了熱島效應,在炎熱的夏日,為這片區(qū)域帶來了涼爽。
英國:公汽站的怡人綠傘
車站的頂棚是做屋頂綠化的理想載體。在英國南約克郡,為了響應當?shù)赝茝V屋頂綠化的政策,設菲爾德地基公司給當?shù)氐墓具M行綠化。有趣的是,他們將此次活動定義為DIY行動,任何市民都可以來參與這項活動,為城市的綠化建設添一份力。
韓國:自給自足的螺旋花園
位于韓國仁川市的螺旋花園,可謂是2010年最搶眼的立體綠化設計之一。這座專為城市設計的垂直花園解決了城市綠地不足的難題,并能有效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的螺旋式設計不僅為城市提供了一個巨大的花園,還給予了市民停車、散步的場所。螺旋花園還帶有全自動的雨水滴灌系統(tǒng),能實現(xiàn)自我供養(yǎng)。
花園的設計者說:“我們希望將螺旋花園設計成城市的綠色心臟,且維護起來非常簡單,于是設計出來了這樣一座被網(wǎng)柵保護著的輕便的螺旋花園。這項工程提醒人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意義。花園里的植被全部是當?shù)刂参?,甚至還有橡樹。一層層的花園旁設有走道,可當作戶外散步道。人們可以對著這些大自然的鄰居敞開心胸,徹底放松自己。在這里,人們能與自然和諧共存。”
法國:綠色的防煙霧建筑
防煙霧建筑是后工業(yè)時代里的一種概念設計。有望在巴黎運河邊建造的防煙霧大廈是一個可持續(xù)性建筑,它能夠過濾空氣雜質,并收集風能和太陽能。大廈坐落巴黎第19區(qū),該區(qū)是一個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到處是舊工廠。這座大廈分成兩個部分:位于廢棄的鐵軌之上的太陽能樓和風能樓。風能樓的整個立面上都配備有風力渦輪機,能夠生產(chǎn)足夠的能量供地區(qū)使用。風能樓內有博物館和有關可持續(xù)能源的學習中心。太陽能樓能把清潔污染空氣,這利用到一個過濾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上裝有二氧化鈦,能破壞污染雜質。除了使用綠色技術,樓內還設有空中花園、泳池、畫廊和商業(yè)區(qū)。其中,空中花園能使落下的雨水從屋頂流入建筑物內。
日本:樹型結構的仿生樓
這是一棟集住宅綜合樓與出租空間為一體的建筑,位于日本東京豐島區(qū)。設計師基于項目基地寬度窄、深度大的現(xiàn)狀,將建筑設計成外形狹窄的建筑體量。設計縮小了建筑與自然之間的差距,打破了典型的多層建筑形式,模糊了室內和室外空間的界線,讓住戶擁有更具動態(tài)的體驗。
建筑看起來像是由很多個盒子構成,盒子內是封閉的空間,內設有臥室之類的單元;盒子外是平臺和玻璃圍繞的露天室內空間。盒子在不同地方有一些“褶皺”,而這些“褶皺”上就種植有綠色植物,這樣多個褶皺就在建筑的外圍形成三維花園。而盒子和盒子之間也有不少中空區(qū)。
設計師平田晃久認為,這種樹型結構仿生住宅利用建筑體量、空間圍合、出入口和綠植元素等多元配置,構筑仿生形態(tài)的建筑有機體,并將復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與城市相連接。
意大利:藏在草地下的住宅
意大利建筑師Massimiliano Menegale為費拉拉市設計了一個“接地”項目,這是一個不會“偷走”土地、不會移除土壤的住宅項目。這座住宅略陷入地中,擁有一個綠色屋頂。所有用來建造室內空間的都將土地返回給自然,比如邊墻、綠色屋頂和花園。這種設計能讓住宅內的溫度保持在一個恒定水平中。住宅外墻上沒有任何窗戶設計,室內庭院就會給整個住宅帶來足夠的日照的空氣,這樣能讓住宅擁有最大的隱私性。此外,“日照和空氣筒”能促進室內的自然通風。
住宅可以按堆疊的方式建造起來,每兩棟房子共享一座“能源山”,它也由綠色覆蓋,比房屋略高。小山里面有光伏電板,這樣住宅可以保持能源的自給自足。小山內還有地熱系統(tǒng),能讓進入到住宅水和空氣保持在18~20度左右,這樣可以減少住宅對能源的需求,同時調節(jié)住宅的微氣候。
來源:中國建筑綠化網(wǎng)